近日,香港入境处公布的一组数据引发热议:自 2022 年底推出以来,香港高才通计划累计申请量已达 13.5 万宗,获批近 10.9 万宗。
这组亮眼数据背后,藏着香港吸纳全球人才的决心,更成为无数人规划未来的重要风向标。
从申请构成来看,内地申请人占比高达 95%,充分体现了内地人才对香港发展机遇的认可。
值得关注的是,超 2.6 万获批者投身创科相关领域,为香港重点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而加拿大、美国、澳洲等国家的申请人也占据一定比例,彰显了香港作为 “国际人才枢纽” 的独特吸引力。
2025 年以来,高才计划迎来多项重要调整,申请人需格外留意。 在合资格大学名单上,新增中国科学院大学后,内地入选高校已达 23 所,199 所全球百强高校的毕业生迎来利好。 但政策收紧同样明显:2 月起初次申请及续签开始收取申请费,签证费同步上调;5 月后 A 类申请人的持股要求更严,临时转股或新成立公司不再被认可,审核更重真实性与稳定性。 三类申请人可对号入座规划申请。 A 类面向高薪人士,要求申请前一年收入达 250 万港币(约 240 万人民币),涵盖薪金、津贴等,企业主、高管等无名额限制可直接申请。 B 类适合职场精英,需全球百强大学本科毕业且近 5 年有 3 年以上工作经验,毕业超 5 年也能轻松申请。 C 类则瞄准年轻学霸,百强高校毕业且工作经验不足 3 年(含应届)可申,但每年仅 1 万个名额,需尽早抢占。 香港高才计划的持续发力,为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通过该计划获得香港身份后,不仅能享受国际化的工作环境,还能解锁教育、医疗等多重福利。 但政策动态瞬息万变,2025 年的调整已释放出审核趋严的信号。
对于有意向的申请人来说,现在正是规划的关键时期。 建议提前梳理个人资质,核对最新的合资格大学名单,准备真实完整的收入或工作证明材料。 尤其是 C 类申请人,需密切关注名额动态,避免错失机会。 把握香港 “国际人才枢纽” 建设的红利,从了解高才计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