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社交平台上透露香港高才通的续签情况!
据透露,截至今年7月31日,香港共收到9699人(含首次逗留期限已届满&在三个月内即将届满),入境处已处理9044宗申请,有5811人成功获得续签,获批率约94%!
其中,高才A类申请的续签获批率最高,收到3064宗申请,已处理申请2979宗,其中有2846宗申请获批,获批率达到96%;
高才B类的续签申请数量多,达5206宗,已处理申请4724宗,其中4407宗申请获批,获批率93%;
C类收到1429宗续签申请,已处理1341宗,其中有1258宗获批,获批率为94%。
虽然香港入境处对不获续签的案例并没有列明并进行分类统计,但是香港入境处助理处长翁荣桢表示,大多数被拒签个案是资料不完整、以及申请人未能应要求补交文件。
超高的续签通过率彰显政策包容性,但人才分布结构引发新思考。香港立法会议员近期指出,成功续签者高度集中于商贸金融业,与香港现有优势行业高度重合。
他们建议政策应转向重点吸纳人工智能应用、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专才,并对续签者设立收入基准线,确保引进人才质量。
政府回应:尊重市场选择,强化多元引导
面对立法会建议,孙玉菡于8月15日明确回应:"高才通是互相选择的过程。"政府表态将坚持三项原则:
尊重市场配置:不强制干预人才职业选择;
推动多元分布:通过产业政策引导高才流向科创等领域;
动态优化机制:密切监测续签数据,平衡人才引进与社会需求。
政策升级:从"规模引进"到"精准适配"
在整体续签数据保持良好的基础上,港府表示政策优化正迈入新阶段:
重点对接人工智能、绿色经济等战略产业人才需求;
研究设立续签收入基准,确保人才贡献度;
强化科创企业对接平台,拓宽金融外就业通道;
减少与传统优势行业人才的结构性重叠。
随着全球人才争夺进入精细化阶段,香港需要将“高获批率”转化为“高留存率”,人才引进不仅需要"量"的突破,更需"质"的校准。